课程编号:1517P1007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清洁生产原理与应用 英文名称:Clean Produc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学 分:2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清洁生产原理与应用》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课程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通过对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及评价方法,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以及清洁生产审核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清洁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体现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三方面的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
1.1了解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清洁生产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1.2掌握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1.3熟悉推行清洁生产的经济和产业政策,熟悉清洁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
1.4熟悉常用的清洁生产工具,掌握生命周期评价和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5掌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和步骤,理解清洁生产审核的内涵、目的及特点;
1.6掌握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生态农村、生态城市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专业技能目标
2.1初步具备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能力;
2.2具有对清洁生产相关政策法规及内容解释和宣传的能力。
3.专业素质目标
3.1具有从事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咨询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3.2具有基本的从事清洁生产及审核工作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三、本课程支持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实现矩阵指标点
1.支持知识能力实现矩阵“具有综合运用基础科学、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具体指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1~1.6,2.1~2.2。
2.支持知识能力实现矩阵“熟悉环境工程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过程,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的能力”。本课程的具体指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1~1.3,2.1~2.2,3.2。
3.支持知识能力实现矩阵“具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的意识”。本课程的具体指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3,3.1。
4.支持知识能力实现矩阵“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积极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等事务的责任”。本课程的具体指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3~1.5,3.1,3.2。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前期学科基础课主要为《专业导论》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学完以上课程后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知识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学习《清洁生产原理与应用》将更为合理。
五、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共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环节0学时)。
理论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序号
|
教学单元
|
教学内容及要求
|
教学环节设计
|
学时分配
|
支持教学目标
|
1
|
绪论
|
1)了解清洁生产产生的背景、清洁生产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2)理解由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3)理解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2)讨论式,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对清洁生产的认识。
|
1
|
1.1
|
2
|
清洁生产
|
1)掌握清洁生产的概念;
2)理解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区别。
|
1)回顾互动式,结合绪论内容以提问互动形式教学;
2)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
1
|
1.2
2.2
|
3
|
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
1)熟悉清洁生产的相关理论和体系指标。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
2
|
1.2
|
4
|
清洁生产政策法规
|
1)熟悉推行清洁生产的经济和产业政策;
2)熟悉相关的清洁生产法律;
3)了解国内外清洁生产法律进展。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2)配合网络平台,介绍政策法规;
3)案例式教学,结合国内外案例进行说明。
|
2
|
1.3
2.2
3.1
3.2
|
5
|
清洁生产工具
|
1)了解清洁生产工具的类别;
2)掌握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基本框架;
3)掌握产品生态设计概念及流程,理解产品生态设计策略。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2)翻转课堂式,配合网络教学资源,由学生分组介绍不同的清洁生产工具,教师点评,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
4
|
1.4
2.2
|
6
|
清洁生产审核
|
1)掌握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法;
2)理解清洁生产审核的内涵、目的及特点;
3)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及各阶段工作的内容。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2)习题案例教学,使学生熟悉清洁生产审核的具体过程。
|
12
|
1.5
2.1
2.2
3.2
|
7
|
循环经济
|
1)掌握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的“3R”原则;
2)理解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的关系。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
4
|
1.6
2.2
|
8
|
生态园区
|
1)掌握生态工业与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2)了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原则。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
2
|
1.6
2.2
|
9
|
生态农村与生态城市
|
1)掌握生态农村与生态城市的概念;
2)熟悉生态农村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设计步骤和方法。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
2
|
1.6
2.2
|
10
|
清洁生产案例
|
1)通过不同行业的清洁生产案例研究,进一步掌握清洁生产的审核过程。
|
1)讲授式,多媒体、板书结合。
|
2
|
1.5
2.1
3.2
|
六、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成绩考核包括期末和平时考核两部分,其中,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考核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习题等部分综合评定。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依据课堂问答情况、学生讲解和讨论环节的准备与参与情况、平时测验等综合评定成绩,作业主要依据作业完成质量、主题讨论参与完成情况、小论文等综合评定成绩,各项成绩平均计算出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
七、参考教材与资料
1.《清洁生产理论与实践》,万端极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奚旦立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第二版),曲向荣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彭晓春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执笔人:项玮
审核人:曹文平
批准人:高明侠
制定(修订)日期:2016年8月
|